【中国艺术头条】头条 - 艺术创作繁荣活跃,艺术事业生机勃勃

2022-08-19 09:00:42 admin

青岛市歌舞剧院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22年8月18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礼,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广电总局副局长孟冬介绍了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举措与成效,并答记者问。


【聚焦】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情况和成就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孙业礼:

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介绍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有关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质量明显提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向心力极大提升,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作介绍。

一、全党全国人民信仰信念更加坚定。我们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一是在推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编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第四卷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问答等权威读本,推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提质增效,带动全党全社会形成学思践悟的浓厚氛围。二是在创新理论传播方式方法上下功夫。通过推出《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等重头文章,制作播出《我们走在大路上》《敢教日月换新天》等大型电视专题片,编写“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建好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通俗易懂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在建强理论研究宣传阵地上下功夫。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带动作用,加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门研究机构,推出一大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弄清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从而更加坚定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信心。

二、社会舆论总体氛围清朗清新、昂扬向上。我们统筹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大力宣传阐释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广大干部群众对党中央大政方针的认知认同进一步增强,对党中央的信赖信任信心进一步加深,社会舆论主旋律更强劲、正能量更充沛。我们精心策划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大主题宣传,激发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气神。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法入规,融入日常。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选树和宣传一大批先进典型,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我们着力促进媒体融合发展,各级各类媒体传播的内容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中央主要媒体完成创新转型,258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运行,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大大提升。我们还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使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中华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

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我们深化文化改革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编制实施《文化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十三五”“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文化高质量发展。二是实施重大项目工程,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高标准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推进《复兴文库》《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新编)中国通史》等文化工程。三是推出精品力作,电影《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一批优秀作品广受好评、“破圈”传播。中国成为图书、电视剧、动漫等领域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电影市场规模屡创纪录、银幕数和票房收入跃居全球第一。四是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开展中华文明探源,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和古籍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也都取得新进展。

四、宣传文化领域治理全面推进。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对宣传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有力。一是着力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努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搭建起文化领域改革主体框架的“四梁八柱”,圆满完成宣传口机构改革各项任务。二是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定修订《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著作权法》等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体系日趋完善。三是加强能力和作风建设,精心组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创新实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计划,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干部人才队伍。


【记者问】封面新闻: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即将开幕,近年来,舞台上、展馆中出现不少破圈刷屏的艺术作品,请问近年来舞台艺术、美术等领域的艺术创作有哪些新气象、新变化,取得了哪些新成果、新发展?谢谢。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 卢映川: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更感谢您的关注。正如您刚才提到的,今年9月1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将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在京津冀三地同时拉开帷幕,届时将集中展现这些年来舞台艺术包括美术等领域的一批优秀作品和发展成果,目前艺术节的各项筹备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也希望大家给予关注。

回望过去十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的艺术创作繁荣活跃,文艺事业生机勃勃,文艺领域可以说格局一新、气象一新。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成功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文艺演出活动,唱响了时代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历史节点,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文艺演出活动,特别是在去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我们组织创作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深情礼赞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生动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将建党百年文艺创作推向了高潮,也留下了不朽的经典。此外,还有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文艺晚会《我们的40年》,以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 中华儿女》等等,这些重大文艺演出活动既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见证,也创造了艺术丰碑。

二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作品,描绘了新时代的恢弘气象。我们组织实施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还有新时代系列创作工程以及系列展演展览等活动,广大文艺工作者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等重大主题,围绕新时代的开拓奋斗,发掘新风貌、新人物,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创作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比如像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再比如话剧《柳青》,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等等这样一些舞台艺术作品。再比如说中国画《助梦》、油画《天梯》,还有雕塑《旗帜》等等这些美术作品都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丰硕成果,进一步彰显了文化自信。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不管是传统戏曲还是音乐、舞蹈、戏剧等领域,都创造形成了许多新经典,焕发出勃勃生机。比如评剧《母亲》,生动塑造了英雄形象。像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对中国美术、中国文化的诗意展现。这些优秀作品在丰富精神文化产品供给的同时,也生动展现了大国的文化艺术形象。

四是新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促进文艺高质量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和发展活力。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舞台艺术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上线入云、破“屏”出“圈”,各种直播、各种数字演艺十分活跃,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欢迎和喜爱,社会反响也非常热烈。应该说,新技术手段助力舞台艺术的表达方式、传播方式都更加丰富多样,增强了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与此同时,文艺领域各类乱象和突出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治理,文艺环境可以说更加天朗气清,文艺生态也更加积极向上,正气充盈。

以上只是简单的概括,我们相信大家也都会在不同的角度有一些真切的感受。今后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总结发扬好过去十年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推进文艺的高质量发展,继续推出更多的好作品,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谢谢。


首页
演出信息
剧院动态
关于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