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荐 | 开掘现实题材 讲好中国故事-中国艺术头条

2022-04-01 08:51:49 admin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倡导的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从政策导向上引领了优质资源的流向,催发出一批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佳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尤其,在战胜洪灾、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重大时刻,广大文艺工作者奔走一线“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一批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持续涌现,成为当下舞台艺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新时代呼唤更多高质量的现实题材舞台艺术精品。因此,如何进一步开掘现实题材、讲好中国故事,如何更加准确而生动地描摹时代样貌,为观众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是艺术家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以歌剧为例,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至少应包含以下三点。

深化现实主义精神,反映时代生活,提升现实题材歌剧创作的思想内涵

现实题材是攀登文艺高峰的必然选择。新时期以来,现实主义创作风格蔚然成风。它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联系。其创作方法,是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现实主义精神在不同题材和类型的艺术创作中,优势地位日渐鲜明。它使戏剧的美学品格变得更加醇厚、富有层次与深度。正如近年推出的现实题材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以脚踏实地、以真为美的美学追求,从大处着眼、小处下笔,通过深入生活的肌理去呈现人心的沟壑。既没有主题先行,也没有苍白说教,还能够做到寓教于乐、举重若轻。使“知民情、接地气”的艺术创作随“扶贫工作”这项时代大事深入人心。由此可见,从时代生活出发,通过追求细节真实、本质真实的手法,去反映现实、反映历史发展的潮流、反映生活本质,是现实题材歌剧创作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因此,开掘现实题材应继续深化现实主义精神,关注社会思潮,真正从时代进程、人民关切中着力,创作出反映时代生活,表现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

,时长01:08


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提升现实题材歌剧创作的艺术性

现实题材文艺作品无论表现的是哪个时代的特征,最终都要回归到对个体的书写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涌现出了一批表现英模、优秀共产党员的舞台佳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英模题材的作品担负着再现新中国发展的伟大进程,塑造社会主义建设中英模人物的使命。因其题材的严肃性,多强调家国叙事、英雄审美和意义建构。舞台创作还可从普通人的视野出发,在家国叙事、个体关注、艺术表达之间找到平衡点。近年,一批通过勾勒典型人物精神力量,反映时代生活,表现民族精神的现实题材民族歌剧作品,如《呦呦鹿鸣》《有爱才有家》等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它们或用平凡的视角记录伟大的事业,或用细腻的笔触书写人间大爱,为我们思考现实题材创作的多种可能树立了榜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开掘现实题材创作,还应继续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小人物折射大时代”的创作思路,将个体经历与时代变迁、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形成同频共振。无数经典作品的创作经验告诉我们,普通人正能量的生活故事、思想情感、个体命运与作品对时代的深度揭示一样彼此成就。以此,为现实题材的纵深精进开拓思路是切实可行的。


加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促成以表演为中心的综合性舞台呈现,增强现实题材歌剧作品的观赏性

戏曲扎实的唱腔,形神兼备的表演;话剧经典的台词、演员节奏化的处理;舞剧精彩的编排、优美的肢体语言;歌剧动人心扉的咏叹调、唱演俱佳的表演美学……皆为舞台艺术与观众形成交流、产生共鸣的必备条件。新时期,观众对舞台艺术的审美要求更加多元。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科技为舞台艺术在创意、制作等环节带来了改变。舞台呈现的手段更加丰富,艺术门类的融合也趋向于综合化。这种形式于歌剧中表现为:综合音乐、文学、表演、美术、建筑、光影、声效等门类的舞台呈现,让观众获得了现代艺术语境下的审美愉悦。因此,开掘现实题材,应考虑观众的审美变化和观演需求,加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促成以表演为中心的综合性舞台呈现,让现实题材歌剧作品呈现出更高的观赏性,并以此推动歌剧艺术的创新发展。

概括而言,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三者有机统一,是进一步开掘现实题材,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是将伟大时代的现实图景化为艺术精品的必由之路。


首页
演出信息
剧院动态
关于剧院